新闻中心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制造强国必经之路:“处理好三对关系”

制造强国必经之路:“处理好三对关系”

更新时间:2015-07-06   点击次数:982次

2015“制造强国"重新成为热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成为战略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李克强总理在工信部对推进“中国制造2025"作出系列部署。中国奔向“制造强国"的十年发展大幕徐徐拉开。


 

美国启动“*制造伙伴计划",德国推出“工业化4.0",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还有日本的“再兴战略"和韩国的“新增动力战略"。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战略转向,源自金融危机前对“去工业化"负面影响的切身体会,也是多国认识到制造业在经济上的乘数效应和远比金融业高的就业包容性。
  
  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大而不强"已是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得不除的顽疾。中国走制造强国之路,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首先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制造业发展,政府管得多了不行,但*靠市场也不行。美国重振制造业主要依靠市场自发完成,在很多时候受制于政治运转效率低下。《中国制造2025》中则明确原则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需要营造有利于制造业的法律政策环境,消除或修改一系列不利于市场和企业自主发展的法律法规,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特别是要放开原先对民营资本限制的某些产业领域,为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打开更大空间。
  
  政府引导,则是对中国制造业现实发展的清醒把握。从企业层面来说,在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国有企业都是大头。从技术层面来说,要攻克长期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政府发挥牵头组织、资源整合的作用,不能靠企业单兵作战。
  
  其次是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制造强国与制造大国的关键区别就在于自主核心技术的掌握。现实中,一些企业在关键材料、零部件和核心系统上长期依赖甚至已经习惯于进口,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一些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不熟悉、不掌握,屡屡陷入权纠纷,蒙受巨大损失。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方面可以维护企业科研创新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倒逼那些满足于贴牌代工的企业走向自主研发,因为不创新,难生存。有数据显示,美国19世纪所创造的财富,85%与发明直接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保护制度成就了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地位。
  
  第三是人才与产业的关系。劳动力成本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未来zui可怕的局面是劳动生产率没有提上去而成本飞涨。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一部纪录片《大国工匠》,让很多人看到了高水平技术工人对于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性。但是,走到金字塔尖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技术工人成长空间有限,薪酬待遇也没有与其技能水平和贡献挂钩。《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便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消除对职教毕业生用工、定级、职称等方面的政策性就业歧视。
  www.shzdh-3c。。com
  在老牌工业大国掀起新一轮制造业革命之际,我们不能坐等,应该主动出击,发挥我国产业门类完整等优势,汲取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教训,将制度设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对接,从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制造强国之路。




Baidu
map